找到相关内容1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台湾禅修型“新兴佛教”初探

    景象。此一现象必然是与社会整体结构的变迁有著相当密切的关系,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或个别的特殊案例,而是长期社会力的凝聚,提供了宗教发展的契机,善于掌握这种机会的教团,就可以乘势而起,造成新旧宗教团体的...

    郑 志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2545789.html
  • 判定《阿含经》部派归属牵涉的难题

    方法学上的不自觉倾向   ●相当程度反映一般学者凡事纳入宗派化的格局这样的一个因袭的成见。   前面提到一般学者假定“部派佛教”是一个全然广包的范畴。这样的假定之所以在学术界造成一股风潮,或许并非偶发事件,应该有它知识社会学上所谓集体的观感(collective perceptions)在底层推动一些研究上不自觉的倾向。举例来说,日本的佛教界保有根深柢固的宗派化传统,以致绝大多数日本的佛教研究者...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9.html
  • 试论高昌国的佛教与佛教教团(1)

    厄运,这不应仅视为一偶发事件,它显示出高昌王对佛教的态度,即为我所用,顺者昌,逆者亡。所以就高昌国的僧官乃至整个僧团而言,由于统治者的崇佛,固然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但我们必须看到,僧职机构乃至整个僧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950015.html
  • 无明本性与昭明德性——论熊十力形上信念的抉择

    immortal),人天然已被置于一种悲剧境地。就此而言,死亡不是生命的一个最后的偶发事件,而是生命的一个原初的本然事件。所以,世尊就此现象开始“发意思维”:“到底为什么会有老死?”推本究源,因为有生,...非我,则必有真我存焉。下面看世尊“圣道”之思维进路。 第一步,为什么会有老死?就日常个体生命而言,“死”被经验为最后最甚之苦,所谓“大不了一死”。但此死并非仅是生命过程的一个最后发生事件,而是...

    陈文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852052.html
  • 刘萨诃信仰解读——关于中古民间佛教信仰的一点探索

    巡游地狱的偶发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由一个杀生为业的罪人变成了一个精勤福业的游方僧人。[2]他去江东寻觅礼拜阿育王塔、阿育王像的传说给江南佛教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一个普通僧人而名列宝唱的《名僧传》和...事件,不仅改变了刘萨诃的命运,为其日后成佛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起点。刘萨诃还阳后出家为僧,按照观音训导开始了他的礼拜圣迹的云游生涯。后来他又回到家乡,大约在四世纪末到五世纪初、也就是十六国末期和北魏初期,他...

    尚丽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1166060.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